中产拽着孩子跑,教育竞赛从高端幼儿园开始
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谷雨数据-腾讯新闻 Author 鹿鸣
纷繁的教育理念背后,高端幼儿园给孩子和家长们带来了什么体验?
本文经公众号“谷雨数据”(ID:guyudata)授权转载。
编 | Kimberly
曾有一个段子在社交媒体上广为流传:
“我孩子今年四岁,英语词汇量1500,是不是不太够?”
“得看在哪儿。在美国的话够了,在海淀区怕是不够。”
一年级才开始学习“ABC”和“1+1”已经变成过去式,将孩子送入高端幼儿园的中产父母们,早早就开始了与同龄人之间的竞赛。
01
入学难vs入学贵
在家长们越来越重视学前教育的当下,幼儿园的择校,逐渐变成了某些家庭的头等大事。
在小升初的自我介绍中,别人家的孩子堪称“神童”,自己家的小孩却一无是处,多多少少会让父母们产生焦虑。
幼儿园显然不再是孩子们上学前玩玩就好的地方,某种程度上它已经成为一条竞赛起跑线。
在这条线背后的父母们,谁都不想落后。
小升初里的“神童”简历 | 人民网
于是,选择何等价位、何等档次的幼儿园,成为了众多家长的困扰。
公办园价格低廉,受广大家庭欢迎,但僧多粥少,需要摇号或是排队。
其中,各个地区评定的示范园/一级园,由于其拥有稳定的设施与教学品质,更是一位难求。
如果依据就近原则,选择离家近但“没那么好”的公办园呢,许多家庭又担心品质一般,耽误孩子成长,由此陷入纠结。
根据中国青年报在今年9月完成的调访,除了常见的入学难、入学贵,“担忧办学质量”、“师资力量弱”与“幼儿园转普惠遇到问题”等问题也在浮出水面。
类型的分化带来差异,进而产生比较。每个家长都想给孩子好的教育,中产家庭尤甚。
在这里,可以将中产泛化为受过高等教育、已在城市初步站稳脚跟的家庭——先不管净资产有没有到位,至少心态已经到位了。
当中产家庭们一头扎入这场马拉松里,一切才刚刚开始。
02
被拦在门口的中产家庭
在常见的认知里,高端园拥有前沿的教育理念和完善的设施,似乎是实现教育“抢跑”的利器。
它看上去很美,但门槛也不低。
首先是标价突出的学费。一般来说,在北京、上海等一线城市的公办园,每月的价格大概在千元左右。
高端园的收费则瞬间膨胀到每月1万元左右。这意味着,家长们每年在孩子的学前教育上,就超过了10万元。
但并不是人人都有给钱的机会。与公立园一样,许多知名的高端园依然有明显的排队现象。
排队的同时,还有考核与竞争——作为家长,提交入学申请后,你会收到面试通知,园方会考察你与幼儿园的教育理念是否契合,履历与背景是否符合幼儿园的标准。
与此同时,对孩子的面试也少不了。园方除了观察幼儿的言语与行动能力,可能还会给出一些图形或思维题目要求作答。如果表现不佳呢,那么只能无缘入学机会。
为此,一些围绕幼儿园入学面试的培训也伴随着出现。
当一切顺遂,小孩将收到人生中的第一份offer:一份由幼儿园寄来的录取通知书。
至此,中产家庭入读高端园的尝试才算圆满结束。
03
入学后的“鄙视链”
费尽千辛万苦,努力争取到高端园的入学机会,家长们迎来的是高端园五花八门的教育理念、因高昂学费划分出的圈子,以及随之而来更深的焦虑旋涡。
一般来说,除了各级公办园、高端园和普惠性质的民办园,民办园的序列中还有一个国际幼儿园。
这里的国际并不仅是一个形容词,而是会明确限制在读生的国籍类型,因此通常由外籍子女和已经取得海外国籍的华侨子女构成,定位同样高端,但受众有限。
除此之外,那些常见的高端园通常会引进一种经过授权的教育理念,作为园内的培养特色。
比如常见的蒙台梭利——这个由意大利教育学家以她本名命名的教育理念已在全国遍地开花,成为高端园的常见标签,也在某种程度上成为收取高额费用的理由。
蒙台梭利并不孤单。在它身旁,还有华德福、瑞吉欧、高瞻、芬兰式等西方教育理念跟随,入驻在全国各大园区中,任家长们挑选。
主打理念各不相同,但诉求大多相似——强调素质教育、强调以人为本,不唯分数与纪律。
当然,还有一个共同点,贵。
纷繁的教育理念背后,这些高端园给孩子和家长们带来了什么体验?
知乎问题“学费一年20万元的幼儿园究竟好在哪?”下,热门回答里频繁提起“同学”、“英文”、“环境”和“硬件”。
溯源它们的原始回答可以看见:家长基本认同,孩子在高端园入读,英文水平被充分锻炼、同学素质都很好、校园环境与设施不错。
但事实上,优越的环境是各项竞争的缩影,也是放大器。
问答中有不少家长承认:高端园的氛围让人有压力,因为都是条件不错的家庭,除了抚育上的竞争,攀也比不可避免地产生,由此形成“鄙视链”。
“旅游不出国好像都不好意思说。别家的孩子假期都学马术、棒球,我们孩子学跆拳道,显得好像很奇怪……”在家长帮论坛,一名家长倾诉他的担忧。
在今年的热播剧《三十而已》中,顾佳卖掉奢侈品给孩子报马术班的决定曾引发讨论。
然而,顾佳的故事不止留在了电视里,它是现实的镜像,反映的是万千家长在教育赛道上的前赴后继。
04
是竞争,也是找一个安心的理由
入学前的折腾,和入学后的竞争,构成了年轻父母在学前育儿阶段的两大主题,并进一步提炼为“焦虑”一词。
焦虑很普遍,甚至有点平平无奇。但数据的确显示,在教育的赛道上,中国家长在孩子幼小阶段的焦虑情绪保持最高位——孩子年龄还小,一切都有可能。既然一切都有可能,那就要尽全力去争取。
事实上,不仅是中产家庭所选择的高端园,在各类幼儿园,竞争都在变得愈演愈烈。
2018年8月,中国青年报的调访结果显示,家长普遍认为幼儿园“小学化”情况严重,开设小学课程、增设幼升小衔接班的现象屡见不鲜。
尽管在同一时期,教育部颁布了专项治理幼儿园“小学化”的通知。但竞争很可能只是转移了战场——看看孩子们的周末就知道了。
尚不知人事的孩子们更像是被安排好的角色,没有他们自己的观点。儿童间内部竞争的实质,是家长间的竞争。
当身处中产阶级的小区,一手将孩子送进高端园之后,某些暗暗的较劲已经在家长中展开。
在朋友圈曾刷屏过一个观点:“孩子,我宁愿欠你一个快乐的少年,也不愿看到你卑微的成年。”
相比起几十年前“放养”的教育模式,早早意识到教育重要性的家长们,正在走向另一个极端。
多年前就有教育机构打出广告语:“您来,我们培养您的孩子;您不来,我们培养您孩子的竞争对手。”
这是场很多家长被动卷入其中的战争,他们一边在“别人家的孩子”里向内凝视,一边在焦虑提前的教育模式之下纠结、挣扎。
撰文&数据&设计丨鹿鸣编辑|菜菜
往期精选
教育媒体人的观察笔记:从说到做,专业、体系化、资源丰富的教师培训到底离我们有多远?
首届海南国际教育论坛暨国际教育领导力峰会即将开幕!
美国高校就此走向衰落?
广州耀华人力资源主管支招,如何凭借面试设计招揽优质中外籍教师人才
PISA之父:教育的未来不是靠想象,而是要创造
顶思资源库
研究报告
● 2020 中国国际学校图谱
● 2020国际学校薪酬和人才趋势报告
专业发展
社群活动
● 2020第三届RAISE大会
人才招聘
会员服务
上海:021-60496511
北京:010-53382767